所謂“平替”,就是平價替代品,主要聚焦于性價比。一般情況下,指消費者花更少的錢買到效果好、體驗佳的大牌替代品。不要說購物,就拿旅游來說,人們也開始了窮游,人均消費甚至低于口罩3年時期;而情人節,七夕節商家發現,連鮮花都賣不動了,為什么會出現大牌平替或國產替代呢?
1、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隨著信息從碎片化到如今的粉末化,產品盲盒已經不存在,大牌的神秘面紗下其實和國產同質,甚至只是包裝不同,電腦、手機、咖啡都如此,消費者減少了對于品牌的仰視感,品牌的溢價光環正在逐漸降低因此性價比較高的產品更容易通過種草,口碑相傳,放大消費群體。3年的口罩,也耗光了很多家庭的歷年積蓄,經濟下滑未來不明朗,大家的收入和存款減少下,整體購買力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
2、消費者心理發生了變化。國人歷來有儲蓄的習慣,以備不時之需,3年口罩更是加深了刻在基因里面的記憶,為什么這幾年囤大蒜,囤大米,囤食鹽呢?人們怕了,如今,連年輕人都改變了過去大手大腳的花錢習慣,在消費時會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有購買需求,2022年信用卡發行量減少了2成多,也側面證明了消費心理的變化。當下的消費者不再盲信廣告宣傳、品牌光環,而是回歸于商品的實際價值,更傾向于選擇物超所值的產品。
3、國貨品牌自身的崛起。性價比的核心,是質高價不高。而質量提升,不是某個企業一時一日之功,而是國家加工制造業發展的水到渠成。過去幾十年,在服裝、電子等行業,很多國際大牌,其實都是中國代工制造的。這樣的產業發展積淀,使得我國相關行業的設備、技術、生產工藝、制造水平等都已達到較高標準。具備自主生產高質量產品的產業環境,是現在大量“平替”品牌能夠崛起的豐厚土壤,彩電、微波爐、空調行業幾乎沒有了國外品牌,手機、電腦行業,國產品牌已經占絕對份額;至于我們的潤滑油行業,質同價高的殼多美們,在這幾年里銷量持續下滑。
過去,還有面子消費,貴的就是好的,用花唄也要買蘋果,現在人們不再輕易為品牌溢價買單,而是注重內心和實際消費的需求,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生活,2023年9月份蘋果15上市就打折,光環褪去,人們反而把華為的Mate60搶購一空,現在的消費者開始把更多的目光把放在自己的身上,悅己,成為了消費的主流觀念。這不是消費降級,而是一種基于理性的現實選擇。
1周前 | 潤道 | 228次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