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名字,讓人記得住,還能知道是賣什么的。品牌命名就是為了讓人記住,從而降低傳播成本,一個是降低認知成本,就是一眼要看懂,而是降低擴散成本,能一眼就記住,而且樂于介紹給別人。
怎么降低認知成本呢?要通俗易懂,跟行業有相關性。比如,統一、領航、如新、零公里就比較貼合潤滑油行業,而龍蟠、康普頓、司能就和潤滑油關聯度很小,雖然它們做的不錯,但市場投入巨大。
有些名字很好記,但僅僅看名字,很難猜測出這個名字是賣什么的,比如京豹、殼多士、億華郎等,如果沒有后面的潤滑油三個字,誰能知道是什么。小米、錘子、王老吉,其實也存在這樣的問題,而可口可樂、鮮橙多,不僅好記,還有行業屬性,并突出了產品特點,甚至都讓人有美好的聯想:可口、可樂;新鮮、橙汁。那么,好的名字都有哪些特征呢?
1、簡短:月短的名字越容易記住,但短到一個字的就不太好,比如殼牌,我們從來不會說“殼”,一定要加上“牌”,否則,好像說不出來,兩個字的最佳,像至高、至強、如新等;而三個字的,如果名字好,也可以采用,比如嘉實多、九州通、暢啟動、保萬里等;至于四個字的,不建議使用,太難記憶了,但不是絕對,比如,“多拉快跑”這個名字就很棒;
2、通俗:不要試圖創造新名字,大家不知道含義,企業要花費巨大的傳播成本,比如艾喜路、歐米納、森隆王、歐詩頓……你看完本文,估計你也記不??;名字,最好按正常輸入法能打出來,晟華、寶捷、骉牌、車爵仕、捷立安等,要么難打出來,要么讀錯;我們是做市場,不要和用戶較勁,也別拿孔乙己當榜樣,用什么繁體字、異體字;
3、中文:在中國賣產品,最好就老老實實用中文,別用英文來音譯,或者故弄玄虛的用自造詞,像shell就用殼牌、mobil就用美孚、total就用道達爾,他們尚且入鄉隨俗起個中文名,我們就不要倒過來了,除非你做海外市場,或者想龍蟠lopal一樣,成為業內知名品牌,可以說,英萊殼、殼英能、意恩斯就不是很理想;
另外,避免多音字,比如殼牌,就被多成qiao、ke,至于行牌,也是hang、xing兩個音,對品牌傳播也不好。
1周前 | 潤道 | 188次圍觀